给 alphecca 换第四套躯壳
其实就是换一台新电脑硬件啦!我的主力 Arch Linux 系统 alphecca ,曾经先后住过两台笔记本和一台台式机,这次将搬进新的台式机里,也就是第四套躯壳。 由于 Arch Linux 是滚动更新的发行版,所以我可以从 2010 年的第一次安装(那时已经是 x86-64 架构)一路滚到现在,而不需要像其他一些系统那样频繁重装。 更换硬件只需要把整个文件系统复制过去,再调整一下驱动和其他一些设置项就好。
旧硬件配置
先介绍一下第三套躯壳的配置。这台电脑是 2019 年时经过特殊渠道拿到的,部件并非我自己挑选,所以看到搭配不合理也不要奇怪。
部件 | 型号 |
---|---|
CPU | AMD FX-8350 打桩机 Piledriver 8c8t |
散热器 | 酷冷至尊 T400i 四热管 |
主板 | 技嘉 GA-970-Gaming ATX |
内存 | 金士顿 DDR3-1600 8GiB×4 |
SSD | 三星 830 512GB |
显卡 | 华硕 STRIX 390X AMD |
机箱 | 先马 塔里克 侧透版 |
电源 | 首席玩家 黑寡妇 500W |
其实它的性能如今也基本算是够用,毕竟我不是重度游戏玩家,也不是 Gentoo 用户。真要是需要编译一个大东西也可以 ssh 到 ArchCN 的编译机上去打包(?)…… 这套配置主要的缺点是:
- 太热!冬天还好,反正也可以代替电暖气取暖,但夏天就觉得腿部传来阵阵热风(我把机箱放在桌下),也会增加空调的电费。
- 显卡太旧,390X 似乎就是 290X 换皮,属于 Sea Islands 架构,开源 amdgpu 驱动支持的最老一代,功耗很高。 虽然它的 DisplayPort 接口还是可以支持 4k60 分辨率的输出,可是它的视频硬解只支持 h.264 格式而不支持 vp8/vp9,更不要提最新的 av1 了。 而 Youtube 的 h.264 格式最高只支持到 1080p,再高的 2k/4k 分辨率则只有 vp9 或者 av1 可选。 结果要看高清视频就只好用 CPU 软解,但软解的性能跟不上 4k 视频,播放时会一卡一卡的,甚至可能会引发黑屏断电等事故。具体见下一条:
- 电源质量一般,怀疑其 500W 的额定功率为虚标。具体表现为软解 4k 视频或者玩游戏满载一段时间后,有几率突然黑屏。 注意,不是死机。此时显示器无信号,键盘鼠标甚至网络(使用其它设备 ssh 或者 ping 测试)等都失去响应,但机箱风扇仍然在正常转动。 不仅不能切换到 tty,也无法使用 reisub 大法,甚至连长按主机电源开关都无法关机重启。唯一关机办法是去拔掉电源插头或者用后面的电源开关强行断电。 这样的事故出现几次后,我就不敢再播放 4k 视频了,否则我真担心我的 SSD 或者其上的文件系统会不会哪天挂掉。 有一天我看到一则几年前的 电源测评 ,里面就写到这个牌子的电源做工堪忧,联想到上面的故障,我认为这就是电源造成的问题。
新硬件配置
既然有这些问题,现在各主要零件也过了好几代,那就买买买吧!反正都是网购,比十几年前去 电脑城 里斗智斗勇方便多了。
然而,托虚拟货币的福,显卡在短期内肯定都是价格虚高,想买到比较新的、性能比得上 390X 的显卡,又不想当冤大头,恐怕是不太可能。 不过,我并不需要那么高的显卡性能,显卡只要能硬解 4k 视频和以 1080p 分辨率玩玩 Minecraft 和 Supertuxkart,我就满足了。
并且因为我是 Arch Linux 用户,也并不需要 cuda,所以 nvidia 显卡这种麻烦东西还是尽量远离。不然的话其实现在 GT1030 是不错的选择:又便宜,又能解码 vp9,又不热。
于是最好的选择就是 AMD 核显了,也就是所谓的 APU。我这里选择的是 2020 年发布的 4750G,而没有选择等待今年的 5700G,因为后者的显卡部分也一样是 Vega 8 架构, 并且显卡主频甚至还会更低一些,为 2.0GHz,而 4750G 的显卡主频为 2.1GHz。据说明年 (2022) AMD 要出基于 RDNA2 架构的新一代 APU 6000 系列,但那就太遥远了。 外国一些 评测者 都在抱怨 AMD 没有开放 4750G 这一代 APU 的零售(只向 OEM 厂商供货),但中国有万能的淘宝,想买到是很容易的。
定好了 CPU,那么一套新配置也就差不多凑好了。其中 CPU 和主板是从某淘宝店购买的套装,但该卖家也单独出售 CPU ,所以可以大致估算出各自的价格。
部件 | 型号 | 价格 (RMB) |
---|---|---|
CPU | AMD Ryzen PRO 4750G 8c16t | 2300 |
散热器 | 利民 AK120 五热管 | 150 |
主板 | 微星 B550M Mortar Wifi M-ATX | 760 |
内存 | 美光 新铂胜 DDR4-3600 16GiB×2 | 1380 |
SSD | 三星 830 512GB | 沿用 |
机箱 | 先马 塔里克 侧透版 | 沿用 |
电源 | 首席玩家 黑寡妇 500W | 沿用 |
新购总计 | 4590 |
换了散热器,是因为原来那个散热器只留下了 AM3+ 的扣具,并且装卸反人类,上次换硅脂的时候要用力压,很痛苦,还差点弄伤手。利民的扣具就合理多了。 4750G 的 TDP 只有 65W,五热管应该绰绰有余。毕竟原来那个 FX-8350 作为 前 Ryzen 时代 的 AMD 处理器,TDP 高达 125W,四热管也一直用下来了……
由于是核显,提高内存频率对图形性能影响较大,所以花钱上了 3600MHz 的内存条,至于容量还是保持了一样的 32GB,实际上由于核显要占用一些内存当显存,可用内存甚至还更少。
电源并没有更换,我相信这么低的功耗它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。等到将来显卡价格恢复正常、加装一块独立显卡时,再更换一个大功率的主流品牌电源吧。
装机
几天后,部件陆续到手。由于我打算沿用现在的机箱,所以首先就是把旧零件从机箱里面拆出来。
开膛破肚的旧躯壳。中间那块显卡就是发热量巨大的 R9 390X,其热设计功率高达 275W,比我这套新配置的整机都高……
内脏全部取出。包括风扇也要都拆下来,不然主板很难拿出。
老主板以及拆下的酷冷的散热器,拆这东西注意手别受伤。
新 CPU 特写,AMD Ryzen 7 PRO 4750G。多么漂亮的金属光泽!
利民 AK120 散热器。它安装起来比那个酷冷的破东西容易很多,但是注意我这张图里面把下面的底座装反了……应该上下翻个面……
新主板,虽然是 M-ATX,但是我的老主板上有两条如今根本用不到的 PCI 槽,所以其实 PCI-E 槽的数量和这块是一样的。有两条 M.2 插槽,但现在都是闲置的。大概以后会买 NVME SSD 装上去吧,但那至少是明年的事情了。
先装上内存条,再把主板塞进机箱,把原来的 SSD 之类的都插上,连接前面板的各种线,连接电源,装上风扇。
装好的新机箱,没有显卡显得相当宽松,相信散热一定很好。连接前面板的 USB 3.0 线材也是新买的,原来那个大概是因为生锈,连接设备完全没反应了。
开机!一次点亮。注意这里显示内存只有 2666MHz,这是因为现代内存默认都只跑一个较低的频率,需要使用 XMP 来加载预置的 profile 来「超频」才能达到包装盒上宣称的频率,比如我这个标称的 3600MHz。
按照一般的装机文,下面就是装系统或者进行系统恢复,不过由于我用的是 Arch Linux 而不是某 W 姓系统,又是直接利用旧 SSD, 所以直接在 UEFI 里面选择设备(事先把 systemd-boot 安装到了默认的 /boot/EFI/BOOT/BOOTX64.EFI 位置)就可以见到熟悉的 alphecca 了,完全没有多余步骤。
当然,买了 3600 的内存条,肯定不是就用来跑 3600 MHz 的……以后我大概会再写一些超频什么的,总之我后来把内存超到了 3866 MHz。
这是本 blog 的第一篇,距离我的上一个 blog 已经有十年左右了……希望以后每年至少能更新 2-5 篇……但愿吧。